多功能美容检查椅的调节需“按需适配”,不同检测项目对角度、高度的要求差异显著,盲目调节会影响服务质量,甚至会让用户觉得你不专业,从而影响以后的用户体验,那么多功能美容检查椅调节方式有哪些?
1.面部皮肤检测:精准半躺,暴露检测区域
面部皮肤检测(如VISIA皮肤分析)需确保面部无遮挡、角度平整,避免光影偏差影响数据:
角度调节:靠背调至30°-45°(以顾客面部自然放松、眼睛平视检测镜头为宜),头部靠枕高度调至“顾客耳垂与检测镜头齐平”,避免头部后仰导致下颌皮肤褶皱,或前倾遮挡额头;若检测仪器需从侧面拍摄,可将头枕向检测侧微调5°-10°,确保侧脸轮廓清晰。
高度调节:椅面高度调至70cm-75cm(以检测医师坐姿操作时,镜头与顾客面部距离30cm-40cm为宜),避免医师弯腰或踮脚调整仪器,影响拍摄稳定性。
细节适配:腿部调至10°-15°微抬,缓解顾客久坐导致的下肢麻木;若顾客颈部较短,可在腰后垫薄枕,辅助头部自然伸展,减少检测盲区。
2.身体医美检查(如胸部、腹部检测):平躺稳定,腰部支撑
身体部位检测需确保身体平整、肌肉放松,避免姿势偏差导致检测误判:
角度调节:靠背调至0°平躺位,腰部升降功能调至5cm-8cm微抬(以顾客腰部无悬空感为宜),支撑腰椎自然曲线,避免因腰部塌陷导致腹部皮肤褶皱,影响超声检测或触诊结果;腿部保持0°平放,若顾客腿长较长,可将腿部延伸板拉出,避免脚部悬空。
高度调节:椅面高度调至60cm-65cm(医师站立操作时,手臂自然下垂可触诊检测部位),无需弯腰发力,提升检查精准度。
细节适配:拆除头枕,避免头部支撑过高导致身体倾斜;若检测需暴露背部,可将椅面两侧扶手向上折叠,方便顾客翻身或医师绕椅操作。
3.眼部美容检测(如双眼皮设计、眼底检查):微侧+固定,聚焦眼部
眼部检测需近距离观察,且需避免顾客眼部疲劳,调节时需精准控位:
角度调节:靠背调至20°-30°,头部向检测侧旋转15°-20°(如检测左眼,头部向左微转),同时头枕向同侧微调,固定头部位置,避免检测过程中头部晃动;眼部下方可垫软枕,支撑面颊肌肉,减少眼部皮肤牵拉。
高度调节:椅面高度调至75cm-80cm(医师坐姿时,眼睛与顾客眼部平齐),便于近距离观察眼睑形态、眼底状况,无需低头或仰头。
细节适配:关闭椅体升降电机(避免误触导致高度变化),开启椅体锁定功能,确保检查过程中无丝毫晃动。
4.产后修复检测:半坐+腿部支撑,兼顾舒适与检测
产后修复检测(如腹部松弛度、盆底肌评估)需兼顾顾客身体恢复状况,调节时以“舒适稳定”为核心:
角度调节:靠背调至45°-60°半坐位,方便顾客配合医师做腹部收缩动作;腿部调至30°-40°抬高,支撑下肢重量,减少腹部肌肉牵拉;若顾客产后腰部酸痛,可开启腰部热敷功能(同步调节温度至38℃-40℃),辅助肌肉放松。
高度调节:椅面高度调至65cm-70cm,医师半蹲操作时可平视检测部位,避免过度弯腰增加顾客腹部压力。
细节适配:扶手调至向外展开状态,方便顾客上下椅体;椅面铺防滑垫,避免顾客因身体虚弱导致滑倒。
5.临时移动检测(如展会、上门服务):折叠+快速调节,适配空间
便携款多功能美容检查椅需快速适配临时场景,调节时注重“高效与安全”:
展开调节:先将折叠椅体解锁,按“先展开支架、再放平椅面”顺序操作,避免支架卡顿;展开后先调节椅脚高度(确保四脚平稳着地),再开启电动调节功能,避免椅体倾斜导致故障。
角度适配:靠背调至30°-45°通用检测位,腿部调至10°微抬,无需复杂调节,快速适配面部、简单身体检测需求;若空间狭小,可将扶手折叠,减少占地空间。
细节适配:检测前开启椅体锁定功能,避免临时场地地面不平整导致椅体滑动;检测后按“先调平椅体、再折叠支架”顺序收纳,避免部件碰撞损坏。
多功能美容检查椅调节方式有哪些就介绍到这里,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美容检查椅知识可以关注东品美业。